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9篇
  免费   226篇
  国内免费   382篇
林业   769篇
农学   231篇
基础科学   52篇
  681篇
综合类   2966篇
农作物   170篇
水产渔业   114篇
畜牧兽医   308篇
园艺   160篇
植物保护   3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200篇
  2015年   212篇
  2014年   254篇
  2013年   230篇
  2012年   411篇
  2011年   529篇
  2010年   420篇
  2009年   451篇
  2008年   410篇
  2007年   436篇
  2006年   269篇
  2005年   237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村镇型旅游发展中,旅游者在当地村民家中留宿,村镇的个性化接待和朴素环境让人们赞不绝口,但由于其自发性和无组织性,现在存在设计不得当,经营模式不健全等弊端.研究以河北省涞源县白石山景区为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旅游型住居模式的设计与经营提供更为合理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32.
宋立  肖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5,(12):184-186
以江苏环太湖国际旅游区规划为实验对象,重点探讨生态景观吸引力空间异化过程,即从要素磁场分化开始,经由同质景观间的引力异化,导致同类景观片区间的引力空间异化,最终推导出另一种"同质相斥、异质相吸"的新型生态景观吸引力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33.
赵丹 《林产工业》2020,57(4):58-61
木结构建筑具有自然舒适、绿色环保、节能保温以及防震减灾等特点,在生态养老领域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介绍了木结构建筑概况,分析了老年人的生态养老需求,从适老化、绿色智能和文旅康养等方面,对木结构老年建筑发展进行展望与讨论,提出了完善相关标准规范和政策建议,为促进我国木结构老年建筑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
孟蕊 《安徽农业科学》2015,(8):118-119,142
从澳大利亚班克木的资源概况、生物学特性、生长习性、育苗技术、栽培技本及其在生态上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对班克木的引种栽培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5.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的提出,对于当前农民生态价值观的构建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用“中国梦”引领新时期农民价值观的取向,构建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当前农民生态价值观现状的基础上,该文从“中国梦”视角探析“中国梦”与农民生态价值观构建之间的关系,阐释农民生态价值观构建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36.
为有效解决生态停车场交付使用后一段时间就出现草皮空秃严重的问题,该研究系统地对生态停车场结构中的3类面层材料、5类结合层材料、5类基层材料作了对比。结果表明:当停车场结构的基础为素土夯实,基层采用150 mm厚三七灰土加100 mm厚C15素混凝土,结合层采用30 mm厚1∶3水泥砂浆时,面层采用200~300 mm厚自然石既能有效控制草皮空秃问题,停车场的结构稳定性也较好;当停车场结构的基础为素土夯实,第1基层采用150 mm厚三七灰土,第2基层材料改用200 mm厚级配砂石,结合层材料改用50mm厚1∶3泥砂混合时,面层材料采用60 mm厚嵌草砖或70 mm厚植草格的综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7.
Nitrification plays a central role in global nitrogen cycle, which is affected by biological interaction between soil microfauna and microorganisms. However, the complexity of soil biotic communities made it difficult to reveal organizational principles of the community and the interactions among species. Here, we used the network analysis to decipher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nematodes and ammonia oxidizers within aggregate fractions under 10-year manure application, and examine their associations with soil variables and potential nitrification activity (PNA). Three aggregate fractions included large macroaggregates (>2000 μm, LA), small macroaggregates (250–2000 μm, SA), and inter-aggregate soil and space (<250 μm, IA). Aggregate factions showed a remarkable effect on association networks of nematodes and ammonia oxidizers. The average connectivity (avgK) and the number of edges in overall network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aggregate sizes, while the average geodesic distance (GD) followed the opposite trend. The LA network could be viewed as a better organized or a better operational soil food web with more functional interrelated members than the SA and IA networks. The modules related to PNA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and clustered together as meta-modules in networks of aggregate fractions. The role-shifts prevailed among the network members such as significant module memberships (MMs) and generalist/specialist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 (OTUs). A half of shared nodes were further identified as shared MMs, dominated by 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 (AOB) especially for Nitrosospira cluster 3a and 10. Soil pH could explain partly the shift of module hubs in different networks, while grazing by bacterivores might account for three exclusively connecters related to Nitrososphaera clusters 1.1. The strongly coupled modules correlated positively to pH and total carbon (TC), regardless of aggregate fractions. The network analysis approach provided new insights into potential importance of network interactions between nematodes and ammonia oxidizers in soil nitrogen cycling.  相似文献   
38.
土地作为人文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重要纽带,土地利用变化成为全球变化研究中的重要部分,研究土地利用的结构优化,对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笔者采用空间叠加和综合指数的方法,以生态因素作为土地利用空间分配的限制因子,模拟预测了基于生态可持续背景因素下中国土地利用变化未来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显示:土地利用数量分配和空间格局两方面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耕地主要分布在传统农区华中区和华东区,林地则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区和东北区,草地则集中在西部和北部地区,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考虑生态可持续因素,并以生态可持续为限制因子进行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配时,更加有利于土地利用各个类型的因地制宜和适宜性选择,生态功能区更加突出,分配格局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39.
为厘清汉江水体鱼类集约养殖与生态负荷量的关系,测定安康库区滤食性鱼类天然鱼产力,测算Ⅱ类水质限定条件下的安康库区生态负荷量,并与以水体磷含量为标准的计算结果比较。结果表明,设定网箱深度3 m,单位水体生态负荷量为193.44 g/m3,总产量控制为10.47×104 t。库区网养单产为100 kg/m3时,网箱养殖面积控制为1.93‰,网箱生态养殖面积与单位面积产量呈反比。  相似文献   
40.
北京郊区生态果园数量较多。对不使用除草剂,主要采取清耕措施为主的生态果园中非靶标植物进行调查、分类和分析,将果园中植物分为4类,即果园杂草、果园行间生草和种草、果园趋避植物、果园栅栏植物。其中果园杂草有34科95属115种,其中常见的83种。常见种中以一、二年生草本和具地下根状茎或以地面芽越冬的多年生草本为主,彻底清除比较困难。并和30年前果园杂草从物种多样性和分布情况方面进行了比较,发现物种多样性有所下降,少了10科31属59种植物,但也新增加了2科17属30种,净减少8科14属29种;杂草中有7种属于外来入侵物种。统计出行间种草10种,种植趋避植物20种,建议用作栅栏植物8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